公告通知
汇才聚英(北京)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 时代名人网
当前位置:首页 > 国学资讯
    守正创新 规范致远 —— 新时代易学文化行业发展之路

    时间:2025-10-15 10:23:22 来源:国学在线 点击数:8

    ---华夏龙文(北京)国学文化研究院 周金超   



    今天很荣幸能围绕 “新时代背景下易学文化行业发展规范” 这一主题与大家交流。在文化复兴成为时代强音的今天,易学作为承载中华先民智慧的文化瑰宝,既迎来了传承发展的黄金期,也面临着真伪交织、乱象丛生的挑战。


    如何让千年智慧在现代社会中焕发生机,而非沦为迷信敛财的工具?这需要我们以规范为基、以创新为翼,走出一条健康发展之路。

    一、清醒认知:新时代易学行业的现实困境

    当前易学行业呈现 “冰火两重天” 的态势:一方面,河图洛书的数理智慧、八卦体系的辩证思维越来越受学界关注,甚至在环境规划、企业管理等领域展现应用价值;另一方面,伪国学乱象层出不穷,严重透支了易学文化的公信力。


    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三个层面:

    其一,学术根基虚化。不少从业者将易学简化为 “算卦占卜”,把天干地支曲解为 “宿命论” 工具,完全剥离了其作为古代天文历法、哲学思想的本质属性。
    其二,市场秩序混乱。“姓名改运”“量子风水” 等骗术花样翻新,“大师班”“速成课” 借传统文化之名敛财,更有甚者伪造世界(国际)山寨机构资质颁发证书,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。

    其三,传承体系断裂。既缺乏标准化的人才培养路径,又存在 “个人崇拜”“秘传垄断” 等陋习,导致真正的易学智慧难以有效传承。

    这些问题的本质,是传统智慧与现代社会的适配错位,更是行业自我约束与规范管理的双重缺失。若不及时整治,不仅会让易学文化陷入信任危机,更会阻碍传统文化复兴的进程。



    二、守正创新:构建三维度行业规范体系
    破解行业困局,需要我们立足 “扬弃” 原则,构建 “学术立根、制度立柱、创新立魂” 的三维规范体系,让易学文化回归 “思维之学”“智慧之学” 的本质。


    (一)学术立根:筑牢认知边界,回归文化本真
    学术规范是易学行业的生命线。我们必须坚守 “正本清源” 的底线,厘清科学、哲学与迷信的边界。
    在经典阐释上,要以考据为刃、以逻辑为盾。比如解读河图洛书,应挖掘其作为古代数学矩阵的科学价值,而非沉迷 “神龟负图” 的传说演绎;阐释干支理论,要还原其纪时系统的本质,与五行理论共同构成观察自然节律的智慧体系。同时,要推动跨学科对话,用混沌理论解读 “太极生两仪” 的宇宙观,以环境心理学阐释风水理论中的居住科学,让传统智慧与现代学术形成认知共振。
    在传播引导上,要主动打响 “认知保卫战”。建议行业协会联合学界发布《伪国学骗术白皮书》,系统揭露各类迷信套路;通过 “真伪易学直播间” 等平台开展辨伪科普,让公众明白 “占卜不等于科学预测”,树立理性认知。

    (二)制度立柱:健全监管机制,规范市场秩序
    无规矩不成方圆,制度建设是行业规范的核心支撑。结合当前政策导向与行业实践,可从三方面发力:
    首先,建立资质认证体系。参考中国国际周易联合会等机构的管理经验,实行从业者 “资格准入 + 年度考核” 制度。要求从业者提交学术背景证明,通过 “理论考试 + 实践评估” 获取资质,且每年需完成一定学时的继续教育,对不合格者实行 “证书收回、除名公示” 机制。同时可利用区块链技术对资质进行存证,杜绝伪造乱象。
    其次,强化行业自律公约。明确从业者 “三条红线”:不得宣扬宿命论与迷信思想,不得利用服务骗取财物,不得冒用 “国家认可”“学术权威” 等名义宣传。建立行业黑名单制度,对违法违规者终身禁止从业,并与市场监管部门共享信息,形成监管合力。
    最后,规范服务定价标准。针对命理咨询、风水规划等服务,由行业协会制定指导价区间,要求从业者明码标价,严禁 “看人要价”“夸大收费”。对培训类项目,明确课程时长与内容标准,杜绝 “速成班”“天价课” 等乱象。


    (三)创新立魂:搭建传承桥梁,赋能现代生活
    规范不是僵化的束缚,而是为了更好地创新发展。易学文化的生命力,在于其与现代社会的深度融合。
    在人才培养上,构建阶梯式传承体系。
    针对青少年开发 “易学智慧启蒙课程”,通过卦象故事培养辩证思维,借助二十四节气活动理解历法智慧;为成人设立基础班、研修班、师资班三级课程,实行 “双导师制”,既重理论研究又重实践服务;与高校合作设立研究基金,支持出土文献整理、东亚易学比较等学术课题,培育专业研经群体。
    在价值转化上,拓展场景化应用。
    在城市建设中,借鉴 “负阴抱阳” 理论优化空间布局,实现传统风水与现代宜居理念的结合;在企业管理中,将 “谦卦” 的平衡智慧、“鼎卦” 的变革逻辑转化为战略模型,形成标准化服务产品;在数字领域,开发 “易学 + AR” 工具,让风水勘验等服务更具科学性与可视化效果,累计服务用户已突破 200 万人次的 “中天易学罗盘” APP 便是成功范例。
    在国际传播上,讲好易学故事。
    通过 “太极与世界” 巡回展览等形式,用艺术语言呈现阴阳哲学;与国际学术机构合作出版研究著作,向西方展示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独特价值,让易学成为文明互鉴的桥梁。


    三、文化担当:在规范中践行时代使命
    易学文化的传承发展,从来不是复古的狂欢,而是文明基因的创造性重生。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,是让易学从 “神秘之学” 回归 “生活之学”“思维之学”,成为滋养现代人心灵的文化养分。

    当我们用学术严谨性筑牢认知根基,用制度刚性规范市场秩序,用创新活力拓展应用边界,易学文化必将摆脱迷信的桎梏,在哲学启迪、决策参考、心理调适等方面发挥独特价值。这既需要行业从业者的自我觉醒,也需要学界的学术支撑、监管部门的精准引导,更需要全社会的理性认知。

    让我们以 “辨章学术,考镜源流” 的严谨态度,以 “经世致用,守正创新” 的担当精神,共同推动易学文化行业规范发展,让千年智慧真正照进现代生活,为文化复兴注入不竭动力!